这篇BIM与造价的万字好文,为什么3年后还强烈推荐?-这篇BIM与造价的万字好文,为什么3年后还强烈推荐?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马克吕布MarkReebok:确实是清流,BIM现在真的太小众了。我做是做园林工程的,园林里异形的东西很多,比建筑四四方方的更需要模型,但当时我真没多想,将就着做被还能离咋的。做了十年施工之后,19年我读了工程管理硕士,第一次听说了BIM,然后在BIMBOX里了解了BIM并立志从事这行,硕士论文写的也是这个方向。现在谈谈我的个人看法,我很坚信,如果又了一套标准模式,BIM在全过程能确实能节省成本,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肯定。那么最受益的不是参与五方,而是交钥匙模式!!!技术上有困难,可以避开技术从组织上解决,设计采购施工全是一个人就避免了前期多出来的钱后后期少花的钱的问题了。所以我认为,如果软件商提供不了每个参与方都满意而引入BIM技术的话,那么,提前在全过程应用BIM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单位会更提前占领市场。
  • 小王同学学围棋:我来说一下我们公司的思路,个人对这个思路还是比较认可的,当然技术上还需要完善。[笑哭][笑哭][笑哭] 1、方式:revit和Bentley模型上传至算量平台出量,或者从BIM平台推送至算量平台出量。 2、规则:计算规则靠算量平台实现(模型以最大范围建模即可,只要不比计算规则少就行),目前采用的是符合国内的清单和定额量。(使用清单或者定额对软件来说都是选择计算规则,如果需要的是实物量也只是计算规则的调整问题,所以用哪种规则其实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使用者的需求,毕竟清单能够收到各方认可,实物量应用推广的问题其实就是需要一个计算规则受到广泛认可的问题) 3、应用:算量平台出报表,同时可直接将计算结果推回平台,将工程量数据推送至进度管理、材料管理等模块进行下一步的应用。
  • 库库卡车:在原本的算量软件上变动不大,改名为BIM算量:“旧脚穿新鞋”太形象了。现在市面上的各专业、各部分的BIM软件,有几个是真正的全新BIM软件,大多数换了一身衣服的假BIM,回到建筑信息模型的概念,BIM的时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我们真的才刚刚开始。技术和规范都有,最难得是技术和规范在大范围内落实在工程人身上的统一应用和普及!
  • 至少要见一面吧xx:三连再看,已成习惯[doge]
  • 武昆极:作为一名bim小白来说了解的并不多,但是这样的行业发展是理想化的,从物联网的兴起到抖音短视频的火热基本上是为了或者说到了中后期都是为了利益,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利益,现在的建筑产业已经发展成了一块成型的大蛋糕,某些企业甚至是城市的纳税大户,利益的减少和工作内容的增加,在加上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愿不愿意牺牲原本就不多的时间来干,同时又没有工资,我们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圣人,在我看来对于20-30的年轻人来说没有经验,30以上的经验丰富人员来说家庭不是更重要。但是不得不说,这个视频对于我来说是冲击的感觉,感触很深,值得我去思考,去学习。

http://acg.ibilibili.com/cms/yirenzhixi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