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片尾导出-中元节潮汕文化短片《番客》:希望每一个亡灵都有人纪念,每一个人终能落叶归根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啊哈我是菜b:我把评论区骂封建迷信的伞兵都举报了一遍 我做的对吗[doge]
  • bili_67627852443:日本祭祀:传统文化 中国祭祀:封建迷信 老双标了
  • 落花曲殇离别意:很多人都说潮汕的思想落后,我是知道的。但潮汕地区的很多人都是因为祖上战乱迁徙过来的,最主要的三次向南迁徙,是西晋衣冠南渡,唐朝安史之乱,两宋靖康之变。而这三次,大多数的人到华中地区。而华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当时称为南蛮之地,环境恶劣,劫匪众多,基本就是亡命之徒的去处了。直到忽必烈时期,蒙古兵南下,长江流域变成战场,才有很多百姓迁徙到珠江流域,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为了存活下来,家族内部必须团结不出矛盾,宗祠文化也应运而生。在当时的华南地区,劫匪纵横,蚊虫猛兽遍地,气候潮湿,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最经典的例子是福建土楼,有研究过的人应该知道土楼本身是防御性工事,后面才改造成居住型的建筑,居住冬暖夏凉。为了存活下去,加强内部凝聚力,很多文化习俗也因此诞生,祭祀类的比如迎老爷拜月亮这种。为了祭祀,粿出现了,以前的条件不可能摆头烤猪,大鱼大肉什么的。可以发现,很多粿基本都不含肉。可能是粿的原料获取很方便,查资料发现不仅仅米粉可以,薯粉也可以,在当时用米粉做成粿来增添仪式感也能解释得通了。现在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粿条还有一些其他的粿,大部分的粿都是祭祀拜神时候才会做。由于家族的封闭管理,文化的精华与糟粕都流传了下来,出花园,结婚时的三书六礼,以及最让人诟病的重男轻女等等。 而后来的过番,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侵入东南亚后,为掠夺东南亚资源,招收中国破产农民作为开发殖民地的劳动力资源,并贩卖中国劳工,致使东南亚人口激增。所以当时流传的话都是“过番能赚大钱”,很多潮汕人都是穷得没办法了,像视频里面一样,出海找个出路,一出去就没得回来。 穷始终是病,潮汕地区的人在过去几个世纪里面走到了世界各地,他们有着最质朴的愿望——赚钱回家。所以你甚至能在法国看到潮汕人迎老爷2333。对于他们来说,最荣耀的事情,就是拿着钱回去给家里修一栋好看的房子,给家族里的祠堂翻新。但是更多的人,都淹没在茫茫出海路上,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他死在何处。只有在家乡的人,会在每年中元节念叨着故去的人。 我知道这块土地文化糟粕很多,但我也知道,这块土地上有过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凝聚的文化结晶,它被封闭的家族宗祠环境保护着,等待着下一辈继续传承下去。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去学习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再次发出光芒。
  • ifwo是谁:小时候一直都觉得祭祖不过是迷信行为,要烧纸,要磕头,十分厌烦。后来一个人在外上学,一次失眠的夜里我发现自己思念父母亲人和家乡,眼泪不止,直到天蒙蒙亮觉得他们应该醒了,忍不住打了一通电话。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尚可相互联系,或是回家团圆,那已逝之人呢?我才恍然大悟,父母为何将这些节日看的如此重要。不知祭祀是否能安抚已死之人,但却是对活着的人的慰藉,是亲情的传承。
  • 大天使珈百璃:潮汕人路过,虽然不知道有十几年没回老家了,看到这片直接破防[大哭]科普点知识给大家 1.潮汕人普遍仇视日本人,抗战时期因为日军侵略而沦陷,每年6月21日为汕头沦陷日,当年因为战争很多人出海谋生,大多去了东南亚,现在东南亚很多人都是潮汕人,特别在泰国很多人都说潮汕话,甚至某女总理退位后也来潮汕地区养老了。 2.七月十五在我们老家俗称“七月半”,传闻是鬼门关一年开一次让孤魂野鬼来人间吃个够,所以家家都会在门口摆拜台贡品纸钱,且有当天晚上不能出门的规矩,由于潮汕地区盛产手工粿品,粿类食物已经成了贡品必备。 3.伯父带的暹罗糖我们俗称罗丁糖,下面是类似旺仔小馒头的圆形饼干,上面是类似奶油凝固后甜度很高的各色糖浆,是潮汕地区20-50年前很流行的零食,现在依然可以买到。 4.扮演爷爷老成叔的是潮汕老牌艺术家蔡汕长,潮汕的老艺术家们都是很亲民的很受欢迎的,而且基本都是从小学唱戏长大,可惜潮汕很多文化艺术即将后继无人了[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