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最美《二泉映月》,民乐永恒经典】二胡名家于红梅国家大剧院奉献经典演绎

AID:
CID:
视频图片:
作者头像:
弹幕地址:
视频描述:

热门回复:

  • 宋泠雨的无线电修配厂:如果单从技术上讲,二泉映月大概有五六级的水平就可以演奏了。之所以放得那么靠后,引用我老师的话说,你太小了,要经历一些事情后再学这个。于是我跳过了这首八级乐曲。 十几年以后,走过大江南北求学做工,没走专业路线的我琴也荒废了,直到有一天重新试着换上中弦老弦,才发现这支曲子中悲伤的成分并不多,是非常私人的曲子。 不同人对曲子的演绎,里面总会渗透自己的理解,也许当时让阿炳再拉一次,录下来的乐谱就会有些许不同,这是民间乐曲的特点。不同人技术或精进或业余,演奏时或认真或随性,当时心情或悲伤或喜悦,细节或粗糙或打磨,技术上可以评价好坏,但每一次演奏都是独到的,每一份录音保存下的都是人生情感的一次快照。 那句前奏仿佛在与老友重逢后在昏黄灯下沏一缸茶,叹道我跟你讲讲这些年怎么走的。那六次欲言又止的重复,每次相似的开头,就仿佛进入高中,进入大学,进入单位,走进一个崭新的城市,遇到一个新的人,全新的营生,全新的一天,全新的一年,每次全新的开始都是充满希望而相似的,每次全新的开始都鼓舞人去做些什么。一次比一次强劲高亢的旋律,夹杂了造化弄人,夹杂了历史局限,夹杂了成就辉煌,夹杂了无奈妥协。最后那强音,是一个人一辈子到达的顶点。最后最后,这一切经历都不值一提了,我就是我,这就是我的一辈子。 我想阿炳当年可能也是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吧,阿炳属于早年出道的失格艺人,经营不善后来相当于搞了些自媒体。其实阿炳到现在不过70年,小时候见过阿炳的人可能现在都有还在,两千多年的古人诗词都能引起今人的共鸣。想起在南京街头见过卖艺的艺人,想起内蒙一起喝过酒的鼓匠班子,行当不同,普通的人生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 大象放屁室:当年上大学,为了逃课方便,选修课选的就是戏曲欣赏,结果老师太认真,每周都点名...逃不掉,被迫听了一个学期。那时候手机还没这么多玩法,最多刷刷贴吧,天涯,猫扑这些。上课闲着也是闲着,慢慢就听进去了。老师一点一点结构这些名家经典,一周一个,打开了我的另一个世界。到现在还偶尔听听。传统的古典的并不是老掉牙的东西,而是需要门槛的东西,进去了会有强大的感染力。
  • 改名字要陆个币:这种音乐果然只能自己欣赏,外放中舍友突然来一句,我们宿舍没死人吧,你听这种音乐?[笑哭]
  • 一辈子只喝纯牛奶:“我想起了我要饭的时候” “没有原版有味道,听起来怪怪的” “停顿处理怪怪的” “用力过度” 不能怪大家音乐鉴赏能力低 只能怪二胡作为近代才有的乐器,其作曲家们多数作曲是表达近代社会苦难的悲曲 怪二胡作为最广大人民能拥有的下里巴人的乐器,能够表达底层人民的苦难 怪不知道怎么一种奇怪的风气,二胡仿佛是土,不酷,不高级,不如小提琴,悲情的代名词 怪小学音乐课老师给我听十首钢琴曲,一首二胡曲,十首更难以接触到的西塔尔曲,一首唢呐曲 幸好在我的大学乐团不是这样,我这里只有民族乐团,没有西洋乐团[鼓掌] 于红梅是院长,是现如今中国二胡巅峰的几位人物之一,少评价,试着感受
  • 世界最胖死肥宅:听着这部曲我就想起了我要饭的时候[doge]